UID19956
威望523
金钱117896
交易诚信度0
主题240
帖子2640
注册时间2001-11-21
最后登录2022-11-14
终极会员
       

交易诚信度0
注册时间2001-11-21
|
本帖最后由 幻影 于 2014-5-7 01:01 编辑
但是,光有这样的钻研精神是没法达到满意的效果的。经验很重要。
先不说曲线,炮的摆位如果窝在机柜和墙角的角落,通常是不够功率不得已的做法,好处低频量感可以增强,坏处是驻波严重,因为低频波长很长,衍射厉害。就算要如此摆,也要让单元和墙体有一定的角度,否则又可能互相抵消。像你这么大炮在不大客厅,量感不存在不足,最好能放在比较开放的空间里,这样比较容易得到干净快速的低音。
另外,
卫星系统无论加多好的炮都无法产生真正的好声音,不管是hifi还是影院都是如此,不管加的2万的炮还是20万的炮。
何总是玩相机的,打个比喻就很好理解,就像卡片机无论标称光圈多大,它始终无法做出标准镜头的景深和虚化。
卫星系统中低频的缺失,就算加了炮,把频段补偿完整了,但在不同声压下衔接一定还有问题,更别说声音的密度感和音色的一致性等等了
bose和B&o 也就只能在车载音响上发挥点作用,在hifi世界完全不入流,不是说他们不行,而是他们主攻的卫星系统无论如何发不出HIFI的声音。
音响特别是音箱的设计是非常奇妙的一门学问,说简单非常简单,随便拿段漆包线缠绕在硬纸板上然后接上功放就可以发出声音,但是要发好声却比研发CPU还困难。
拿我曾经玩过的世霸小名琴和大名琴来讲,小名琴听人声、弦乐美轮美奂,但低频量感不足。大名琴在小名琴的基础上,加大了箱体和加装了低音单元,价格也翻倍了。结果低频好些了,但中高频却没有小名琴好了。从厂方数据和测试仪器上看大名琴貌似全面超越了小名琴,但实际听感是另外一回事。厂家也无可奈何。就算高端的分体箱,保留中高频不变,换不同的低频箱,中高频的声音也会感觉不一样。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同频段声音同时发声是在人耳中产生的干扰,而且可能因人体个体的差异而不同。所以说,设计音响是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科学,谁能设计出最大多数人认可的声音谁最牛逼,叫价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美金也不为过。
总而言之,音响和摄影一样,是一门平衡的艺术,难就难在找平衡点。
对于你的系统,无论要怎么调炮,要出好声音,就好比想用 18-135的镜头拍出85 1.2的画面,表面看焦段是覆盖了,但光圈和素质没跟上。
如果不太计较美观的话,同样的花费,弄个几千的炮再加几个小型书架,效果会好于卫星系统。
对于影院比较重要的人声对白,卫星系统几乎不可能弄出有密度感和感染力的声音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