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306506
威望16
金钱52805
交易诚信度0
主题24
帖子4042
注册时间2006-8-28
最后登录2025-5-8
高级会员
   
交易诚信度0
注册时间2006-8-28
|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4-12-29 09:24 编辑
这也算一种个人理解吧。可能认为有可懂度、清晰度就够用,某些公共场合的广播系统为此只取200Hz-4KHz,调幅广播切掉5kHz以上。如此仍可听出几乎所有音乐主体内容,因基频成分还在。但须知即便把这区间做的再好,也根本不能算高保真。
HIFI的重头包括频域的完整度,虽然很难实现20Hz-20kHz的全段平衡,但公认覆盖越宽越好。道理很简单,在全音频范围内缺失也是失真,如果6.5吋喇叭低频播到70Hz,12吋播到30Hz,30Hz-70Hz为二者差距,就算12吋在此段有5%的失真度,6.5吋的可认为100%的丢失了。
听过现场的朋友应感受到低频的存在,低音大提琴、打鼓、钢琴,低音号等都是有相当体量的低音,管风琴虽没听到过真声,但大小喇叭一比差距明显。低频的烘托很重要,缺大发了肯定离现场更远。
我的一位用户起初也颇爱中高频,因为条件允许,按他要求调到满意,测试表明很不平衡。后又调回标准,经反复听现场,终于认可平衡为好。现在更是不能容忍低音缺失。
低音炮虽不如直接大喇叭顺,但调的好可以补偿小喇叭缺失部分,对中高频几乎无影响,特别是在播放某些低音乐器、交响乐等时,烘托感、自然度、像真度均得到提升,要求不高可以不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