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04641
威望1
金钱20869
交易诚信度3
主题2
帖子119
注册时间2004-12-12
最后登录2022-7-7
初级会员
 
交易诚信度3
注册时间2004-12-12
|

楼主 |
发表于 2005-11-7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FOSTEX 全频喇叭音箱玩家俱乐部!
全频带喇叭
发烧友也许对市面上常见的二单元两分频三单元三分频及多单元多路多频的喇叭比较熟悉,而对于全频带喇叭就相对陌生一些。这也难怪,因为世界上全频带喇叭精品少之又少,市面上极难见到,这主要是优质的全频带喇叭生产加工技术要求极高,对单元的各部件均有特殊的要求,很难实现机械化生产,大部分还要靠手工精打细做,所以比较少见。
所谓全频带喇叭:即是说,用一只喇叭单元就能实现从高音到低音的全频带播放,这种喇叭的纸盆运动范围可覆盖从低音至高音的全部变化,不需要增添另外的高音或低音单元组成放音系统。实际上,从30年代发明的第一代喇叭单体开始算起,首先出现的思路就是全频带式结构,时至今日,坚持下来的精品全频带喇叭品牌,还有美国的JBL(频带有限)、英国的lowther与Goodman、Jordan Watts,而日本的三菱与NHK广播公司联手开发的Diatone P62F喇叭单元,早在二战时期就已出现,也是日本第一代广播监听喇叭的典范。老一代发烧友提起该单元,至今难以忘却它那迷人的魅力所在。象300B一样,应发烧迷的呼声,日本在79年重新开始生产改良型Diatone P610A,改型号为P610D与P610F,可惜生产的数量太少,国内难以见到,P610全频带喇叭音色醇美,是小瓦数胆机的绝配,更是单管300B的最佳搭档。
全频带喇叭由于只用一只喇叭单元就能组成一套完整的音箱,因而显示其独特的简洁耐用的优点,全频带喇叭单元的设计简单,只要为其设计一个合适的音箱,装上单体即可,省却了复杂的分频器网络,对业余发烧友来讲,也完全能实现。由于全频喇叭不用分音器,因此从根本上杜绝了因插入分音器所带来的各种弊病。比如说因设计不当的分频器带来的负面效果。还有加入分音器所带来的的损耗,相位变差,分频电感线圈的电阻成份更会使喇叭的阻尼变坏,使放大器对喇叭的控制力大为减弱。这也是传统喇叭在配接时对放大器比较挑剔的一种原因。而全频带喇叭就没有上述的毛病,它的相位关系了非常协调,没有因分频线路而带来的额外错乱关系及分频部分的染色问题。效率相对了高,反应特别灵敏。由于放大器的输出怀用经过分频器,就可直接进入喇叭的音圈,所以放大器可轻松自如的控制喇叭,从而使喇叭的放送更加干净结实。它对放大器的输出能在不同的频段提供等幅输出,因此没有低音太少、高音太强的现象。当然,大部分胆机也有了发挥的天地。应该说,优质的全频带喇叭才是发烧的最高追求。
在全频带喇叭当中,有单纸盆结构的喇叭单体,也有双纸盆结构的喇叭单体,还有ICT耦合的同轴结构系统。而派生的多音圈同轴喇叭,严格来讲已不属于全频喇叭范畴之内,因它们的结构实际上是由各自的高低音单元组合在一起而成,也还是要用分频器才能正常工作的,因此,没有前述的优点,不在本文的论述之中。
全频带喇叭之所以没能成为发烧音响的主导产品。主要是因为全频带喇叭制作难度很大,其单体要放送出全频带的信号,低频部分就必须有一定的质量与面积来推动空气,使低频够力,而高频部分又要求振盆的强度够硬,同时必须重量很轻,这样才能快速振幅还原成高频成份。显然,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因此很多全频喇叭都往往丢头去尾,极难实现真正的全频段播放(不惜成本制作的精品除外,可惜价钱在贵。)
现在市场上已有全频带喇叭上市,其中一种是阿理音响器材厂出品的高级球型全频带音箱。该音箱所使用的全频带喇叭单元是英国与德国联手生产的高级单体,把它安装在球型的箱体内,可谓珠联璧合,一是全频带为最高追求,二是球型箱体为音箱种类的最上乘做法。
早在1951年国外著名学者Harry F·01son就曾经对传统的四方型音箱做过科学的研究,结果发现传统的四方型音箱内部极容易产生令人讨厌的各种驻波与错乱的反射声干扰现象,而且大多是人耳最为敏感的中频范围内(250Hz-4500Hz)出现,从仪器的监测上表明,在这个频带内波型的起伏很大,甚至高达10分贝以上,偏偏绝大多数乐器的基音成分都在这一频带之内,因此,在放音时会改变或扭曲了录音的原来面貌,可见已产生了严重的失真。当然,把四方型音箱的边棱切削成斜角,内部设计成不规则矩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驻波与染色问题。但成本与费用也不低。而球型音箱,本身就迎合了乐器自然扩散现象,又从根本上解决了音箱内的驻波与声染干扰问题。在各类外型不同的音箱之中,经实测,只有球型音箱的频率特性曲线最平直,最接近理想,而且球型音箱对各类驻波有最大的抑制能力,没有面板的不良反射。唯一的缺点是生产制作难度极大,工艺要求特殊,因此价格偏高。实际试听表明,阿理全频带球型音箱,音色自然柔和,音场的再现能力传真准确,而低音的还原更让人惊叹不已。让人服气的是,阿理全频带球型音箱,只用了一只5寸的金属振盆喇叭单元,低频却可以轻松的去到36Hz。在上海的第五届国产音响展上,令聆听者无不为之振奋。有线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评价极高,是一款可以陪伴终身的Hi-Fi伙伴,更是最优秀监听喇叭之典范。
另一种也已面市的全频带音箱,也是阿理音响器材厂所推出的产品,它就是阿理3A袖珍式“气垫音箱”,是一款阿理厂专门为小房间设计生产的全频带喇叭。该音箱只有一本16开书大小(29.5cm×14cm×25cm),是典型的气垫式结构,每只音箱上使用了两只相同的3.5英寸全频带喇叭单元并联安放,该单元的振盆是世界上最轻最薄的材料制成的。其厚度只有0.2毫米,其磁路系统加配在高频上导磁率高的磁体,经欧美音响专家的精心设计,可实现全频带音乐的连续重放,实测频宽可达65Hz-20Hz。阿理3A全频带音箱采用阿理厂一贯应用的倾斜面前障板技术,两只单元互成一定的反射角度而会合,即所谓的单“点”声源,取其对声音的重放有最精确的定位之长处。由于应用优质全频带喇叭单体,因而取消了分频器后,放大器后可直接对喇叭发生关系,从而避免了由分频电路所产生的损耗及相位的错乱关系,使放大器以喇叭的阻尼控制起到最大的作用。阿理3A全频带音箱还是一对防磁型喇叭,所以还可以做为中置放在电视机上或作为电脑的高档多媒体者箱。阿理3A初听之始,可能会使人大跌眼镜,谁都不会想象到如此细小的的喇叭仔居然十分大器,声底厚实,而音色这醇美,大可直逼世界名器LS 3/5A喇叭,最适合小空间发烧友玩味。
全频带喇叭最迷人之处,莫过于她那魅力十足的中频部分,也是人耳最为敏感的频段,更是绝大数乐器基音的精髓部分,用全频带演示,才能最让人感动,相比之下,久负盛名的LS 3/5A也要拱手让位。全频带独有的平衡感,弱信号的还原感,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它的反应太敏感了,高频永远都不会发毛,低频更没有小喇叭硬挤出来的缺点,真实、自然、流畅、浓郁可口,是全频带喇叭的天性,全频带喇叭的面市,为绚丽多彩的Hi-Fi市场,又增添了一好玩之物。
BOSE 120书架型扬声器
Bose在日本新推出了120书架型扬声器,其独特的设计理念与多功能的使用方式,相信对寻找一对精致好用小型喇叭的人来说,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产品。
120从外观上最特殊之处就是采用了独家的11.5公分星状单体,这只全音域单体为Bose经过长久的研究所开发而成,能在人耳可听见的领域内发出自然低失真的声音,并且能省去复杂的分音结构所造成的失真。音箱为Bose独家的设计,在音箱内隔有打洞的隔板,并有导管深入隔板之後,能有效利用单体背面所产生的音波,使这只喇叭发出更深沈饱满的低音。
音箱材质原厂也有一番要求,采用的是与乐器相同的MDF中密度纤维板,目的是让声音来更自然,音箱面板采用类似胡桃木的装饰,让外型更显高级。防磁的设计,加上原厂备有多种吊架可选购,不论您是要摆放在电视旁,利用吊架所在桌边或吊在天花板上,一切都能顺心如意,这就是Bose重视实用性的设计。音箱外型宽16.2公分、高25.6公分、深16.5公分,一只重3.3公斤,在摆放上相当容易。在日本国内的叁考售价为日币39,800元(3200元人民币)。
全音域单元简介
历年来各厂家生产的全音域单元说来也不算少,我当然无法一一列举,以下便就我所知,举一些较著名的例子供读者参考,其中有些尚有新品产制,而其它便只能在二手古董市场才能找到。
Jordan Watts
非常特殊的设计,采用铝质音盆,在悬挂阻尼部分扬弃了一般传统的波状折纹阻尼,而使用特殊的线状悬挂,有很高的顺服性。我和Jordon Watts的结缘是由“花瓶”开始的,起初是因为商家清仓拍卖,而我又觉得这对“花瓶”的造型古朴可爱、颇有意思,所以就买了。原本还对它的声音没什么期待,没想到一听之下喜出望外,6吋铝盆发出的声音还算相当的“全音域”,在我10坪左右的房间里,低音有模有样,以中等音量听一些小编制的音乐,那种纯净和韵味真是令人感动。缺点是中低音有些音染,有一段听起来肥肥的,但我每一次听超过半小时后便不再查觉这个问题,不知是单元的Warm-Up,还是我的耳朵习惯了。另外就是效率过低,音量稍大时就明显影响整体的清晰度。
同厂另有一款2吋直径的型号,一样是铝盆,除低频受限和效率偏低外,其余的表现可称得上经典,它在脉冲响应测试上尤其结出,主观聆听也非常之清新可人。
Diatone P-610系列
具有一段历史且广受好评的单元。采用6.5吋纸盆和Alnico磁铁,效率90dB/W,低频可达50Hz,对全音域单元而言已属佳作。其音盆表面的数道凸起的压纹就是用以控制盆分裂状态之用,正如先前提到的,可达到某种程度的机械分频效果。
原来的P-610做到第四版,在1993年便已停产,后来少量推出纪念版,市面上的能见度极低。可惜我还无缘一听这个喇叭,但据可靠的消息来源,这个单元也许称得上是各项表现最“全面”的全音域单元,也就是说“妥协”得最巧妙,声音平顺甜美,超卓的结像力,微动态精巧清晰,且使用最容易,用一般的开口调谐音箱便可顺利工作。据称,与单端直热式三极管机是绝配,尤其是2A3,你若有兴趣,不妨一试。
“WE/Altec 755A/C传奇性”的8吋纸盆全音域单元,效率很高,755A的标称规格为70Hz─13KHz,承受功率8瓦;755C则为40Hz─15KHz/15瓦。从音盆的正面可以看到一圈凸起的压纹,形状有如窄窄的悬边,这也是作为盆分裂控制用,达到机械分频的效果。
这个单元的历史久远,WE制的几已杳无踪影,Altec制品我也只看过一只,而且还不太完整。从单元的外观及结构看来,似乎看不出有什么特出之处,甚至于框架和磁铁的构成还可能会有一些背波反射的问题。但一些国外的DIY玩家非常推崇这个单元,还将它的纯净无染与Quad静电喇叭相比,且具备更佳的动态对比。一位小提琴家兼业余音响DIY爱好者,Joseph Esmilla就曾“在Sound Practices”杂志发表过他使用Altec 755A/C的心得,用极简单的开放式障板,搭配2A3或300B单端扩大机,能展现出无可挑剔的音乐性。
Goodmans Axiom 80另一个“传奇”!
我常到好友李建德处走动,基本上,他那里就几乎就是“铭器博物馆”,经常有些又旧又怪又可爱的老东西出没,久而久之,我也见怪不怪,习惯了。大约一年多前,我无意中瞥见一个喇叭单元高高的放在架上,只露出半截墨绿色的屁股(就是磁铁和框架啦),有种似曾相识之感,可是又不是真的见过,比较像是记忆中某张图片的印象之类的。于是我问李兄那是啥,他头也没抬,轻描淡写的随着口中的一缕香烟吐出一句:“就Goodmans啊”。GOODMANS!!!我一听,第一时间就冲上前去,不顾满地的WE后级,飞身扑上,一把抓住那截墨绿色的屁股,然后整个捧下来抱在怀里,虔诚而小心翼翼的细细端详,愈看愈觉得此物只应天上有,“看起来就觉得很动听”(注5),此时耳边似乎已响起它发出的天籁。正物我两忘,神游太虚之时,忽然间手上一轻,还没回过神来,只见李兄已将Axiom 80抢回去,同时塞了一支拖把在我仍然颤抖的手里,说:“把地上的口水拖一拖吧!”
原本想先筹些钱想办法把这对宝贝买过来,没想到那次的初相见竟是最后一面。因为在那之后没多久,李建德兄竟因为一些“看不爽”的原因退还给原主人。乍闻噩耗,我简直不敢相信,当场搥胸顿足、狂咆乱吼,好久说不出话来。一直到今天,想起这件往事,还忍不住要掷笔三叹。唉……
Axiom 80是英国Goodmans在五○至六○年代时期产制的一款经典全音域单元,事实上同时期Goodmans还有一些别的高效率又好声的全音域单元上市发表,但流传至后世,还是这款Axiom 80最令人称道。
Axiom 80,最特殊的地方是框架结构和悬挂的设计,这二者可说是独一无二,磁铁小巧,但应该是Alnico。可惜我找不到当初确切的设计资料,无法确定它各项细部的设计哲学,但这个单元看起来就是有一种“很对”的感觉,一种好喇叭当如是的感觉。
厂方标示规格的频率响应为20Hz─20KHz(!),承受功率则是6W。除了在自己的白日梦里,我还无缘一聆仙乐,所以也无法告诉你它听起来如何。但据国外颇为可靠的消息来源,原厂的规格标示似乎不假!但和Lowther一样,大前题是必须要有上好的背载号角音箱才能让它发挥得淋漓尽致,扩大机最好是2A3,300B的功率有点太大!
Lowther系列
鼎鼎大名的Lowther,已有超过50年的历史,若是严格追溯起来,还可以说到1920年代P.G.A.H. Voigt先生开始设计的动圈喇叭单元和三○年代的双锥盆专利。提这些只是大概交代一下Lowther的源远流长,真的要细数其历史,实在也写不完。
提到Lowther,我想你第一个就会想到那很特别的白色纸盆,和很可爱又符合结构力学的框架造型,某些高级型号还有香菇头形的中心相位锥。就外观来说,最明显的是刚刚提到的双锥盆构造,也就是藉由这个构造,使机械分频充分发挥其功能:中低频时,整个纸盆(或说二个纸盆)一起动,渐往高频时,外音盆开始发生盆分裂,而内音盆继续挺进,此时中心相位锥能让内音盆内侧的高频音波不至互相抵消,使高频能量得以有效的幅射出来,同时也可改善扩散性。香菇头形的相位锥更进一步与内音盆内侧形成狭缝负载,使高频段效率更高,以利与前方负载式号角搭配使用。最近又推出一种全新的相位锥,其造型与子弹型或香菇头都大异其趣,我看起来觉得像不明飞行物,据称能大幅改善原有的高频响应,而且能装在所有的Lowther单元上。
在纸盆的材质和制作上,Lowther一直到人工成本大涨的今天,还是坚持采用平版纸裁切黏合的手工方式来制作音盆。理由是Lowther相信使用平版纸才能得到最佳的厚度均匀性,这是直接由纸浆一体成形的纸盆无法达到的。而厚度不均匀会造成局部的共振而引发音染,过厚的部分也增加无谓的重量。另外,Lowther的纸盆还压出了特定形状的凸纹,这不外是为了增加强度和作为盆分裂的控制之用。整体看来,这组纸盆的手工制作实在是有很高的工艺水准。
在磁路结构上,大至可分三种材质:一般的铁氧陶瓷磁铁、Alnico,和新的Neodymium。虽然每一款的Lowther喇叭比起其它大多数的喇叭都是强磁力高效率,但其中当然还是有高下之分。其中,采用陶瓷磁铁者价钱最“廉宜”,所以其规格也较不耀眼;虽然如此,并不表示它的声音不好,反而是最容易入耳,不须费心校调。而Alnico系列是最贵的,也是磁力最强的,其中PM-4A的磁束密度高达2.4Tesla,是目前人类所制造的单元中最高的,其高频可达22kHz。新的Neodymium系列是试图保持Alnico的高磁力特性同时减小体绩和降低成本,但二者最高级的型号也差不了多少钱。而这新的系列在规格和音响性上表现非常好,非常的现代感,至于音色韵味和Alnico的比较,就见仁见智了。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Lowther需要背载号角的音箱才能发挥得最好,因为音盆的最大冲程只有1mm,所以有号角的帮助才得以发出足够的低频。但最近,Lowther American Club竟发表了几款低音反射式音箱,声称低频可平直延伸至40Hz,且中低频段的解析力更佳。这个争论也许有待我们去研究。
在听感上,几乎所有的Lowther喇叭都有共同的特色,就是绝佳的临场感、惊人的细节和即动即停的动态。在测量上,多数都有中高音段些微凸出的倾向,而高频的离轴响应很差,聆听区很小。这样深具个性的东西常引起两极化的反应:喜爱的人终身拥戴,拒绝其它任何喇叭;不喜爱的人则认为它连Hi-Fi的边都构不着,不知道有什么好迷的。
在欧洲,有许多国家都有Lowther Club,会员们当然都是Lowther的忠实拥护者。后来,这股风潮也漫延到美国。当然,认真到近乎神经质的日本人当然早就发现了这种很合他们味口的东西。现在,你也知道了Lowther这个很特别,而且还蛮容易买到的好东西,要不要加入俱乐部,就看你自己了。
结语
全音域喇叭在适当的使用下能给你绝佳的音乐性满足感,有全频段相位一致的优势,也没有讨厌的分音器来啃蚀宝贵的音乐讯号,精妙的微动态和音乐表情,更精湛的音场表现和结像力,这些都是多音路喇叭所不能给你的。但是也请务必了解,天下没有完美的事物,若你习惯听120分贝播放的重金属摇滚,或经常率领你的喇叭们在AV的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甚至三步五时呼朋引伴引吭高歌。那么,我要劝你不要把全音域喇叭用在这些地方,因为这样你和喇叭都会很痛苦。
小心珍惜的使用这些宝贝,用谦逊的音量播放简单的音乐,你才会得到心灵上最大的震撼。此时,音乐的本身就彻底将你感动,音量大小已不重要。
注1:当然,实际应用时会因为装箱调谐方式而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在这里便略过这项变量很多的因素而只看单元本身的表现。
注2:译自Acoustic Impedance,其定义为空气粒子的压力与速度的比值。
注3:在其它的地方,如LP唱盘或CD唱盘的机械悬挂,通常一样需要很低的系统调谐(低于1Hz),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其实和汽车悬吊系统也有共通之处。
注4:就算是用上了“机械性”分频的妙招,最终高频段工作时的等效质量还是比起一般的1吋直径高音单元要重得多了。
注5:“看起来很好听”正是李建德兄的名言之一,因这个单元的因缘,特此引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