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jiangwenpingaaa 于 2023-6-11 13:53 编辑
介绍完烤漆版本cd900与7506以后(单元为040f00d、040f001),第二季我主要从040f002到040f005单元的这几个耳机,剩下的从040f006到040f011单元的索尼耳机我在第三季介绍,我重点把其他烧友容易忽略、容易被误导的地方说一下,个人听感不同,不同意见请见谅。 第三个耳机武道馆dr-s100 dr-s100作为武道馆直驱式磁带机的配耳机,单元编码040f002,在烤漆cd900发售后的几个月跟随着武道馆磁带机进入市场,其外形完全脱胎于dr-s3,内部调音细节有很大区别,s100内部腔体是光滑的,s3是有很多磨砂,该耳机是最近十多年才被烧友认识的,尽管是普通的PET塑料振膜,单元的参数指标与早期日本产v6一模一样,与v6不同的是实际上这个耳机的听感相当不错,听起来就像烤漆cd900开启bass音效一样,关键是低频营造出来的声场非常不错,低频也完全不影响整体声音质感,高频质感与泛音都很好,另外让人惊喜的是这个耳机并没有索尼头戴耳机纵向声场浅的毛病,每次听武道馆耳机时候,我都十分佩服80年代索尼调音师的功底与音乐素养,把一个平平无奇的材料组装起来的耳机,音质调的那么棒,如今那些动不动就70mm直径的索尼动圈耳机轰隆隆的低频完全掩盖了音乐的整体性,其声音效果顶多只配给武道馆s100擦鞋,武道馆s100声音是十分优秀的,调音功底很牛,声音的整体包围感、质感很好,声音线条分明,分离度也不错,尽管它是一个低频耳机,尽管某些高端的烧友不一定喜欢这种调音,但我个人喜欢,觉得甚至比烤漆版本cd900更让我着迷,带上它听流行乐基本上拿不下来,这种感觉只有我在听自己调音的mdr-cd1700时候才有,给它音质打分93。 当然这个耳机缺点也很明显,第一,颜值造型很丑,带上去有种穿越到二战时代的感觉;第二,声音上的细腻度不如烤漆版本cd900,跟日产7506差不多,还达不到高端HiFi耳机的标准,而且高频延伸一般,导致听古典交响并不如听流行出色,s100更强调的是低频带来的整体声音氛围感与能量感;第三,在索尼耳机里面算是难推的,比7506要多吃点推力,手机直推有点吃力;第四是亲民性不好,其产量主要跟着武道馆磁带机来的,数量太少,最近几年价格太高,属于土豪的玩具。 多说一点,下面这图是武道馆s100的单元,网上一大堆说自己是武道馆单元的都是胡扯,各位烧友注意鉴别。尽管与dr-s3外形基本一样,但s3单元用的是十分古老的70mm纸盆单元,两者声音相差十万八千里,几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完全不在一个档次的,那些用s3意淫s100的朋友还是洗洗睡吧。另外,武道馆的调音设计借鉴烤漆cd900成分较多,比如单元周围用到的黑色y4调音纸,腔体内部平滑也是为了增加声音低频反射,所以如果有朋友对s3耳机不满意,可以考虑把内部腔体打磨光滑一些。 


 第四个耳机是mdr-cd700 1986年下半年以后,索尼喜欢尝试用多种材质振膜改善音质,86年10月份黄金振膜cd700就出现了(另一个黄金振膜耳机是cd6),说实话,我真没听过这个耳机,这里就不班门弄斧了,不过该耳机2万日元的售价,低于烤漆cd900的2.5万日元,可以确定cd700的市场定位是介于7506与烤漆cd900之间的耳机。据一位土豪说--cd700调音显著不如cd900中正,解析上不如v7。 这个耳机最大的特点是头梁不能像7506那样能折叠,不再像烤漆cd900与7506那样有压耳朵疼的毛病,这个头梁设计挺成功的,同样用在v7与cd900st上,另外该耳机头梁的导线从耳机侧边的调音孔引出来,结构上也比v7与cd900st更加坚固。 cd700耳机生产寿命非常短,89年初就停产了,也就是两三年的生命周期,可能是市场定位不够精准,导致现存数量非常少,毕竟当时能掏2万日元的烧友并不太在乎再多掏5千日元,而且烤漆版本cd900颜值方面与可折叠确实是远胜cd700。现在日拍上随便一个cd700都能拍到大3000人民币的价格,土豪的玩具,咱只能看看。 

 第五个耳机是mdr-v7 镀钛振膜的mdr-v7,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耳机,单元编码040f004,其单元后面调音纸印有编码4,80年代老耳机里面我玩这个耳机比较多。首先这个耳机音质非常耐听,解析度也很好,总体上是偏暖声,但是高频上也有点钛振膜特有的锐利,从而造就v7具有非常好的解析力,比烤漆cd900、武道馆s100解析力更好,能听到更灵动的细节。这个耳机市场定位稍微弱于烤漆cd900,欧美市场有不少,日本很难看到,音色上跟烤漆版本cd900十分像,用同样的耳罩下,一耳朵可能与烤漆cd900不太好分辨,区别主要是中频,v7的中频过于平坦且软,给人一种人声偏远的感觉,不如烤漆cd900有凝聚力,v7低频氛围不错,但是低频不如烤漆cd900有张力,不过v7的横向声场宽度很不错,有大声场的宏大感,其声场显著优于烤漆cd900,但是纵向声场仍然比较浅,纵向声场浅几乎是多数索尼耳机的特点,v7在听歌上比烤漆cd900更适合听大编制音乐,听乐器、纯音乐上也比烤漆cd900更好,可能这才是v7主要面相欧美发售的原因吧,v7比较适合直推或小推力功放,大推力下钛振膜特有的锐利就明显多起来,总体而言v7是有缺点但也同样优秀的hifi耳机,在索尼40mm头戴耳机里面,在我心中v7是与烤漆版本cd900、武道馆s100、中国产7506并列四巨头,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打分91分。  第六个耳机就是大名鼎鼎的mdr-cd900st了 cd900st原名是cd900cbs,是索尼在1988年给录音师开发的耳机,1995年以后改名字为cd900st,所谓cd900cbs其实就是闲鱼上没有st版本的非烤漆的cd900,他们跟cd900st就是一个耳机区别仅仅是名字后面少了st俩字母而已,彻头彻尾就是一个东西,都是普通的PET塑料振膜,下面这图就是早期cd900st与cd900cbs单元包装,它俩完全一个单元,真的没必要为了一点点名称上的区别把非烤漆cd900神话,它跟cd900st就是一个耳机,有的朋友居然敢报价超cd900st一千块,真的非常迷幻。  cd900st至今仍然是索尼最热门的头戴耳机之一,该耳机严格遵循索尼录音师的要求,用作监听非常真实,狭窄的声场、直白突出的中频、充满质感的高频与有力度的低频是该耳机最主要的声音特征,这耳机无法很好表现音乐的宏大感与不同音乐细节的错落有致感,导致不适合听乐器丰富的音乐,高质量的低频让cd900st听流行还不错,突出且有质感的中频让它也十分适合听日本的动漫音乐。尽管许多朋友并不太喜欢这种直白的声音,但cd900st的调音功底还是十分牛的,它的声音代表了一种高级还原现实的调音,后面很多厂子都在模仿cd900st,但都做不出投野先生在他听感最好年纪设计的作品的监听效果,迄今为止cd900st仍然是很多录音室首选。后来索尼推出的很多监听型号7520(其实是z1000)、7510(其实是zx700)、7509hd(其实是v900hd)、7509(其实是v900)、m1st等,都没有完全取代cd900st的位置,我咨询过做录音的朋友,其实从录音师角度来说,后面的监听型号耳机(比如7520)的录音效果其实比cd900st更好,用cd900st监听可能遗漏某些细节,尽管它们表达声音的直白性仍然不能与cd900st相比,因为录音师不光要声音直白,有时候更需要挑录音的毛病然后给予纠正或补偿,就好像艺术家用眼睛看人,而医生用医疗设备看人一样。 讲完声音再聊一下该耳机的各个版本,cd900st的生命周期估计是仅次于v6/7506了,所以不同时期的版本也很多,同7506一样,该耳机的单元编码也经历了040f005、040f005p、040f005q三个不同编码,具体看下面三个图,cd900st单元与7506是同一生产线的,单元产地同样经历过日本、中国与泰国,只不过最后的耳机总装是在日本。 

 因为7506耳机随着单元的变化在不同时期声音上有巨大的差异,甚至感觉完全不是一个型号的耳机,因为与7506单元同一生产线,尽管cd900st也大体上经历了同样换单元的经历,但cd900st声音各个版本的变化没有7506那样明显,而cd900st最主要的调音变化是索尼对耳机腔体侧边的调音孔进行调整。具体看下面两个图,第一个图的侧边调音孔是圆形,孔径比较小,调音孔有点类似v7,早期棕黑色单元cd900cbs以及cd900st都是这样的,第二个图是后面扩大的调音孔,形状被拉长,有更大的通气。调音孔变大大体上在2000年以后,所以说各位烧友手中的黑色单元或黑色螺丝的cd900st与非烤漆版本cd900都是小圆孔。调音孔的变大能让中低频更加饱满耐听,人声更加突出,高频能量不再那么集中,声音结相变大、层次感得到优化,听久了也不太让人疲倦,这种改变是成功的,所以说那种棕黑色单元老版本cd900st比新版本更好听的臆想,严格来说并不成立。 
 早期的cd900cbs与cd900st单元是黑色的,其实就是040f005单元,单元都是日本产,相对其他版本,该版本与日产7506一样,该耳机声音比较平直中性,中频有质感但是人声厚度与声音包围感不如其他版本,不过这也很可能跟该版本耳机的侧边调音孔是小孔有关,打分73分。  第二种单元是050f005p,与中国产7506一样,该单元有两个版本,早期解析版本与中后期低频版本,可惜我目前只听过解析版本单元,050f005p的解析版本只在日本产后期与中国产有,日产后期电路板也是棕色的,这跟7506的规律完全一样,同样该版本单元大幅度提升了高频解析与低频力度,中频密度与声场与黑色单元050f005区别不大,音乐高频细节一股脑全都推给你,让声音变得有点侵略性,耐听度略有点下降,但是声音解析力却是所有版本最好的,打分80分。 
 中国产棕色电路板的低频版本的cd900st我没听过,为避免误导大家,就不班门弄斧了,大家看看单元图好了。 
 最后介绍的是泰国产单元版本,直截了当说,我个人觉得泰国产单元cd900st的声音还是不错的,保持了较好的水准,根本不像泰国产7506那样越做越不好听,泰国产单元的cd900st明显比日产黑色单元的cd900st好,虽然是录音专用耳机,但用它听普通歌曲也是可以的,总体听感舒适大气,高频居然有一点灵动的泛音,低频也恰到好处,细细品味泰国产单元的cd900st的中频,居然跟cd3000有些像,如果要推荐索尼监听耳机听歌,我现在肯定第一选择是泰国版本单元的mdr-cd900st,这个耳机的音乐性与性价比是索尼目前在产头戴耳机中唯一让我不那么失望的,打分78分。 好的声音不光要靠单元,单元要匹配整体的腔体设计才能出好声音,头戴式耳机对腔体设计要求要远大于耳塞,所以我都怀疑索尼调音工程师在重新设计7506单元时候,是先做好泰国产cd900st的单元,然后直接在后面调音纸孔堵上一个孔,就成了泰国产7506单元,根本没有对7506单元进行优化,从而导致泰国产7506越做越不好听。下面图中,左边单元是泰国产cd900st单元,右边是中国产低频版本的cd900st单元  有人问,为啥给cd900st评分都不太高啊,给中国产7506评分都很高,即便是单元都是一个产线的,其实cd900st原始设计就是给录音棚用的,他的原始调音架构出来的声音就是干活用的,不是为了好听,HiFi性本来就低。而7506的原始调音架构就是烤漆版本cd900,外壳模具、调音纸,单元振膜外形都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7506原始底子就是一个HiFi用的耳机,只不过后面调整单元与线材,让7506适应了录音的需要而已。 所以说,烤漆版本cd900与非烤漆版本cd900(也就是cd900cbs)底层设计思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那些觉得非烤漆版本cd900与烤漆版本仅仅相差金刚石振膜涂层的想法,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那么问题来了,cd900st调音到底来自继承谁?其实同cd900st的设计架构最相似的耳机是mdr-v7。第一,最明显的是cd900st与v7头梁来自于烤漆cd700,这个头梁同样用在cd500与v5、v606耳机上面;第二,索尼所有耳机中,只有v7与cd900st使用了相同的u形架内部引入头梁线的设计(这个设计比较容易断),买cd900st这个配件的时候,包装上的标识居然是mdr-v7;第三,只有v7的内部腔体结构与cd900st是相似的,内部腔体深度与构架相同的,只不过cd900st多出来4个孔,v7与cd900st的腔体深度比烤漆cd900与7506要浅,只有v7与cd900st内部腔体的下面有个突出的平面,这个平面能大幅度减少凝聚力,让声音变柔和以及高频有光泽感,但会减少纵向声场深度,而烤漆cd900与7506只是一个弧面,不要小看内部腔体这种变化,对于封闭式耳机来说,这个区别简直可以说基本上改变了原始声音走向;第四,v7与cd900cbs侧边调音孔都是圆形,而烤漆cd900与7506是一个小小的方孔,这个孔的重要性我在上面介绍cd900st进化时候提到过,对声音的改变同样也是很重要的。 
 不过cd900st的名字中有cd900也很有道理,实际上v6、cd700、v7、cd900st其实都是烤漆cd900的变形,这几个耳机声底其实都跟烤漆cd900一样的,只不过对声音的在不同方向进行改进,v6可看作烤漆cd900 se版本,cd700可看做是烤漆cd900 gold版本,v7可看做烤漆cd900 titanium版本,cd900cbs/cd900st可看作是烤漆cd900 studio版本,他们设计架构都来自于烤漆cd900,基础声底是一样的,这个我在以前介绍mdr-v6的帖子上强调过,所以说大家理解了,我为什么说烤漆cd900那么经典那么牛逼了吧,索尼卖的最好的三个耳机(7506、v6,cd900st)都来自于它,所以,尽管索尼经典耳机型号很多,但索尼在纪念玩偶的耳机部分拿出来的代表恰恰是烤漆版本cd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