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6361
威望10
金钱11654
交易诚信度0
主题4
帖子21
注册时间2001-11-21
最后登录2014-10-31
中级会员
  
交易诚信度0
注册时间2001-11-21
|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杜比数字与DTS两种环绕声格式的较劲
首先我觉得杜比数码绝对比dts好,因为dts的电平不平衡,所以才造成dts的定位效果比杜比数码好,但是杜比数码的5.1声道的电平是平衡的,而且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杜比数码的低音比dts好,而且声音温和广阔不容易造成听觉疲倦,而dts的高音,中音非常生硬,在家庭影院中不一会便觉得疲倦了。
dts顾名思义是专为电影院设计的,在电影院中损失的最多的就是高中音,所以dts加强了,但是拿在家庭影院中就会觉得声音过于光辉了。
而且市面上卖的dts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dts声音,大家都知道dts吹捧自己比杜比数码好的一点就是压缩率比杜比数码小,容纳的声音细节更多,DTS采用码率1。4MBP,但是市面上最好的珍珠港(dts+thx),我买的两片装那种,dts声音也只有800KBPS,远远没有达到dts应有的1.4mbp,所以我想大家都不要期望能真正欣赏具有dts的效果了。
不过我买的一盘试机碟中,dts还是采用了难得一见的1.5MBP,但是这种碟子少之又少,所以大家不要期望了。
综上所述,我绝对拥护杜比数码,而坚决觉得dts无杜比数码好!!!
附录:杜比数码与dts的较量
对音响界的朋友来说,杜比已是众所周知的名字,不但无数音频磁带盒都带有杜比的名字,而且它一直是电影院高音质的标志。杜比数字(DD)环绕声于1992年以动作片/历险片《蝙蝠侠2》在北美各大屏幕电影院正式露面以来,目前在该地区已有9000多个电影院装备有DD回放系统,电影院引入DD环绕声系统后,其临场感和吸引力都远胜于1976年引入电影院的杜比立体声系统。在家用环境方面,目前绝大多数DVD碟片都具备DD5.1声道的声轨,且已经有数百万台A/V接收机内装有DD解码器。
在DD环绕声亮相一年后,作为其对手格式的数字影院系统(DTS)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首次推出。DTS也是一种5。1声道的环绕声系统,它在概念上与DD相同,但二者并不兼容。DTS露面后深受斯比尔伯格等好莱坞巨人的支持,使其回放设备一下子在北美地区安装近9000外电影院。而在家用设备方面,采用DTS解码器的器材也越来越多,包括为数众多的A/V接收机,第一批几十种采用DTS编码的DVD碟片在几个月前也已面市。
在1995年,当时的消费电子工业的DVD工作组曾为这种新格式寻求最佳的音频编码技术。杜比实验室快速出击,声称杜比的名称已被广泛认可,并为广大电影工业界所熟悉,DD音频编码也已选定作为新型数字电视(DTV)的标准。DVD工作组经过考虑,最后同意了DD环绕声格式作为在美国发行DVD的两种“强制”采用的声轨格式之一另一种“强制”声轨格式就是像CD片那样的双声道PCM声轨,DTS环绕声格式则根本没有提及。
对此,DTS方面辨称采用其编码方法的声音质量要优于DD,因为其码率较高,因此DVD标准应当予以改变。但DVD工作组不为所动,于是DTS只能降级为“可选”格式的状态。这意思就是说,任何一张DVD碟片,如果要采用DTS环绕声格式的话,就必须同时具备PCM和声轨。当然,DD声轨不一定必须是5。1声道的环绕声格式,它可以包括从单声道至5。1声道的多种格式,同时也可载带双声道立体声声轨。由于DTS作为可选格式的决定是在DVD格式已正式敲定之后才作出的,因此第一代DVD机均不能与DTS兼容。
许多电影迷需要的是能体现数字环绕声的全部效果,因此目前多达2500多种DVD电影都采用了DTS的编码方案,这样就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既然DD环绕声已取得了如此绝对的统治地位,为什么还要为DTS的出现大伤脑筋呢?2。以消费者来说,是坚实DD阵地,还是也投资购买DTS的DVD碟片和解码器?3。对很多爱好者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是DD与DTS哪一个更好些?
剩余空间编码方案的比较
为使整部电影片能装进一张DVD片,必须尽量送减少声轨所占用的碟片空间。因此,DD和均采用有损数据压缩算法来减少声轨所需的比特数,这样做,从理论上说不会损害声音的保真度。这两种系统都通过分析音频信号后,然后抛弃那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所表示的比特,比如说,如果声音信号中根本没有10KHZ以上的高频万分时,就没有必要浪费比特数来记录这一部分频率。
DD通常将5。1声道声轨压缩384KBPS的传输速度,有时也压缩至448KBPS。而DTS则采用高得多的码率1。4MBPS来传送信号。在其它备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一般来说,比特数越高单质应当越好,可事实并不那么简单。这是因为DD与DTS二者采用的压缩方案完全不同,编码效率也有高有低,对于低效率的编码信号来说,高比特率只是意昧着浪费碟片空间,结果并不会使音质有所改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DVD片有总容量和比特率的双重限制,这样,DTS从理论上来说由于要将更多的比特数用于音频编码,就势必减少用天画面编码的比特数,从而对画面质量有负面的影响。如果要保持画面的高质量,就必须通过提高制造价格来增加数据层的数量,甚至可能同一影片要用到两张碟片!
由于DD和都是按照心理声学的原理对声音进行编码的,因此单靠测量噪声和失真指标并不能明确表示哪种系统好,只有通过已经上市的DTS碟片中选择与DD碟片同名的DVD片进行A/B对比试听,才能判断出孰优孰劣。
试听比较的方法和条件
咋一想,A/B对比似乎相当简单,先听A,然后换听B。事实上远非如此,要做到DD与DTS两者之间的差别能真正完全反映两者数据压缩算法效果的不同而不掺进听听测条件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从原始录音材料起,比较两者之间从编码至解码整个信号链络造成的音效不同需要精心设计比较的手段和条件,只要这些条件稍有不同,就不能科学地反映两者之间的实际差别。要从同一原始的模拟声源从编码至编码信号链来比较DD与DTS的优劣十分困难,相对现实的办法是采用现成的同一内容的DD与DTS碟片尽量做到公平测试比较,对此《立体声评论》试听室采用电影版的DVD《十万火急》和交互式音乐版DVD《deja
VROOM》作为比较对象,因为这两种DVD都有DD与DTS版本。
测试时,请两位专家甲和乙作盲目测听,另由专人对两种碟片进行同步播放和切换的A/B比较,在比较过程中A/B之间的切换尽量快速。另外,DD声轨比DTS声轨音量要轻4DB,为不使较响的音量造成音质好的错学觉,还需要将DD各个声道的音量提高4DB后进行比较。
试听比较结果
过分依赖上述几次测听比较便能得出结论,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上述比较方法虽然消除了很多影响测听结果的诸多因素,但不是全部因素,但大致的结论是:比较结果仅限于几种特定的DVD软件和播放它们的系统。DD和DTS之间的确存在本身的差别(非测试手段和条件差生的差别),但两者的差别相当微小。可以这么说,如果有人用相同的碟片内容进行有控制的A/B比较,并称A比B好,则该项测试不是不足信就是有夸张之嫌,或二者兼有。
即使除上述提到的几项因素之外的其它因素也会影响测听结果,但这次A/B对比的微小差别证明所谓DTS比DD音质优异的原因是其比特率高的说法是很有问题的。此外,尽管其它因素也会影响我们的比较参照标准,但在四次(用两种不同的回放设备和两种不同的主音箱)盲目测听中,专家乙始终认为A好,A就是DD声轨。他对它的印象是:低音较紧,特别是在100-300Hz一段的低音高端;中音区高端清脆而富有生气,但不刺耳,这对人声的重放极为有利;频率高端表现也很优异,但声音稍偏软,有时缺乏锋利感,声音也细弱无力,但包围感非常好。至于B(DTS),低音响应缺乏解析力;中高音区的冲击力却很大;中音区和低音区的一部分混合后使人声细节模糊不清,人声显得更轻,最终使它的表现更有单声道的味道;高音区的表现不错,铙钹和其它打击乐器发声清脆;包围感稍感压缩,但总的说来还可以。但是意外的是专家乙在随意和不受控制的条件下用《与狼共舞》DVD来评价包围感时,认为DTS要优于DD。
与此相反,专家甲测听的结果与专家乙的感觉稍有不同。听《Deja
VROOM》时,B(DTS)的环绕包围感更好些;中频范围更为流畅,人声与吉它之间的平衡也更为悦耳。而A(DD)听起来则感到音质稍差和更为刺耳,在用另一种碟片盲听时,甲根本听不出两者的差别,在通透性、动态范围、声像深度和环绕包围感方面二者表现完全相同。
因此,DD是否优于DTS?不一定。DD只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超过DTS。而DD与DTS比较的临时性结论是二者差别很小。用某此方法测听时,由于DTS一直被吹捧为音质优异的方案而使测听结果令人大失所望。相反,这次测听的结果使人更加看好DD,这是因为它对多声道电影或音乐片来说表现确实不错。对此,手里拥有DD系统的用户,不要受DTS宣传的影响,可大胆使用自己的系统并尽情享受。当然,如果经济条件许可,额外投资在DTS方面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要注意不要向只拥有DD器材的朋友吹牛达甚。
专家甲最后补充的一点说明是,DTS方案的码率提高后,它不一定影响到视频的质量。例如可削减外语对白的种类使视频部分的可用空间不减,但这毕竟会减少外语对白的种类,对此他进行了多次对比,看减少了外语对白种类后视频质量有无影响,结果发现这样一改,DD和DTS的视频质量完全一致。他认为,由于目前DTS碟片在价格上较DD碟片在多出5-10美元,因此DTS在价格上不是DD的对手。反过来说,如果DTS与DD碟片能保持价格相同,则DD碟片肯定可以比DTS碟片提供更多的额外信息,如电影导演有关影片的评述、幕后趣闻记实等信息。DTS碟片由于缺乏这些有趣的额外信息,无疑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要比DD碟片小了许多,这些都不是二者在音质和画质之间的细微差别所能弥补的 |
|